景区概况
天华山景区位于长沙县北部青山铺镇天华村境内,景区中心离青山铺镇为3公里。南宋年间,山上曾建有“天华寺”,寺旁“自来泉”至今犹在流淌。泉水日积月累集成“天华池”,相传池中有龙,古人筑七级“镇山塔”以镇之。天华池南坡有“万年松”生于石头上,古干虬枝,苍翠欲滴。
山中摩崖石刻、奇石众多,明嘉靖年间始题“望麓台”,又有“龙吟”与“虎啸华山”左右呼应,悉刻画于巨石之上。旁山兀立的“观音岩”,击之咚咚的“响鼓石”,栩栩如生的“给石”,诉说着广为流传的故事。南宋抗金名将刘錡曾游此山,顿生收复大好河山之豪气;明代著名学者杨廷相曾在此攻读易经;1961年4月,刘少奇同志做调查工作时,曾亲临天华山实地考察。
天华山景区总面积约80公顷,南北走向,西北部与汨罗市弼时镇接壤,东北部与青山镇为邻,东南部与路口镇交界,西南部与安沙镇相连。立于山顶可远眺洞庭湖和长沙城。主峰海拔274.1米,山上长怪石嗟峨、林壑幽深,紫气东来、人杰地灵。整个景区内自然景观、人文景观丰富,林木繁茂,山势较高,空气清新,就像一座巨大的绿色调温箱,夏季凉爽,具有较好的森林疗养功能。登山远眺,峰峦起伏、碧波荡漾,田园如画、炊烟袅漫,一派“青山、亲水、轻生活”的美丽景象。
主要景点
(1)望麓台
望麓台是天华八景中保存最完好的古景之一,它雄伟壮观地坐落在巍峨的天华山之南,在这一倾斜近 60 度,高16 米宽 8 米庞大的石壁上部中间,竖刻八十公分大小的三个大字“望麓台”下部竖八行,每行七字从右至左跋云:予尝读易此山,每遇天朗气清,伫立石上,南望岳峰,烟云缥缈,因思灵麓之下,湘水之涯。予师友在焉,庸镌斯石,以志怀也。嘉靖辛亥晋山杨廷相,乾隆己卯七八世词孙增洗。嘉靖辛亥为公元 1551 年至乾隆己卯是 1759年,时隔 208 年后,杨廷相后裔即第七、八代祠孙(父子们或叔伯侄们)看到先祖留下的石刻,被长年风雨冰雪侵蚀遂加工洗凿,并落款以示后人,到 2016 年有 465 年了,望麓台留下了很多美好的传说。
杨廷相父亲在朝为官,曾任兵部侍郎,廷相幼时贪玩不爱读书,其父也不愿子踏入仕途,先将子拜师学艺几门,未成,后来答应教他去高山道士学法,廷相问:学法是干啥,父曰:比方说你想要啥就有啥,儿子曰:要是穷人没衣穿,没饭吃哩?“那你只要两手合掌,念几句咒语就会有很多得体的新衣服和好吃的食物来。”父认真地说。“那是真的吧,那好!”于是天华山的僧师收下了这一附近的官宦子弟,那些先到学业已成的师友逐个离去到湖南学院和麓山寺等进修深造,而杨廷相还在这里学习《易经》等入门课程,思念之时,每遇天朗气清总是良久贮立在这块离寺讲堂不远的巨石之上,朝南寻望,后来杨相成为了明朝著名的学者,于嘉靖辛亥岁庸镌斯石。
(2)万年松
万年松生长在两块巨石的夹缝之中,具有顽强的生命力,古杆虬枝,苍翠欲滴,风霜雨雪,傲气凛然。古铜色的树杆见证着数百年的沧桑历史,蔚为壮观的树冠形成了南方松树少有的独特风貌。世居本土的乡民祖祖辈辈传颂着一个关于万年松的传说。
话说昆仑山玉虚宫执掌阐教道法元始天尊,因门下十二弟子犯了红尘之厄,杀罚临身,故此闭宫止讲。一日,元始天尊坐八宝云光座上,命白鹤童子,请你师醉美青山 叔姜尚来。白鹤童子遂往桃园中来请子牙,口称:师叔,老爷有请,子牙忙至宝殿座前行礼曰:弟子姜尚拜见,天尊曰,你生来命薄,仙道难成,只可受人间之福,成汤数尽,周室将兴。你与我代劳,下山封神。姜子牙辞别众道友,出玉虚宫,有南极仙翁送子牙曰:子牙前途保重,贫道在天华山后会有期。一日,南极仙翁打座蒲团,忽然心血来潮,唤白鹤童子曰,备座骑陪为师前往天华山等候你姜师叔。且说姜子牙在西岐见阵张桂芳不能取胜,遂上昆仑山求师,元始天尊赐封神榜,南极仙翁预知其中玄机,故在途中等候子牙,仙翁预知子牙必定在巳时途经天华山,不料子牙在途中耽误,仙翁在天华山南坡巨石之上等到中午时分还不见子牙路过,酷暑难当,仙翁额角大汗淋漓,白鹤童子忙展开双翅为仙翁遮荫,天华山南坡巨石之上的万年松树杆高约 7.1 米,两根粗大的树枝呈东西向平行延伸,俨然就象传说中的白鹤再现。
一九六一年四月刘少奇主席在当年的天华大队做农村工作调查时,曾亲临天华山考察,并小憩于万年松下,语重心长地叮嘱随行的地方干部:“你们一定要好好地保护这棵常青树。”
(3)镇山塔
据《村志》记载,天华古刹正殿前曾有一个大水潭(现被水库淹没),传该水潭有地下暗河连通南海,其水清如明镜,深不见底,永不枯竭。大凡称潭之处,多为龙穴,相传龙王三太子因贪恋该山景色,遂栖居潭中。据徐应秋相《王芝堂谈荟 · 龙生九子》载:龙生九子,偏三太子嘲风,平生好险,游恋风光。一日,龙王三太子从南海经东海,进长江,入洞庭,忽见眼前“烟波不动影沉沉,碧色全无翠色深”,以为此处仙境,要去造访(此处乃洞庭君山),太子腾空一跃,不料用力过猛,不经意间飞落天华山上。天华寺僧人汲水时,常见潭中龙影晃动,每遇雷雨天气,潭中发出似龙吟轰鸣之声,故先人在南面山坡巨石之上刻有“龙吟”二字,至今清晰可见。寺内高僧为留其龙脉,保住风水,于是在寺的后山之巅,筑七级麻石宝塔以镇之。
旧时从长沙回乡的行路之人,走到马鞍铺便可遥望该塔,立于高山之顶,于是勾起无限的思乡情节,仿佛看到家中倚门而望的父母妻儿,不由得加快了回家的脚步,它是天华人民的望乡塔。一九六一年四月,新中国第一任国家主席刘少奇同志来天华作农村工作调查时,曾在天华山八景之一的镇山塔旁留影纪念,历史留下来这一弥足珍贵的瞬间,而这一瞬间是历史赋予天华人民的辉煌,是上帝恩赐给镇山宝塔的殊荣,同时也是天华人民的丰碑。